电影文学
主办单位:长影集团
国际刊号:0495-5692
国内刊号:22-1090/I
学术数据库优秀期刊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来源期刊
       首 页   |   期刊介绍   |   新闻公告   |   征稿要求   |   期刊订阅   |   留言板   |   联系我们   
  本站业务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期刊简明目录
      本刊论文精选
      过刊浏览
      论文下载排行
      论文点击排行
      
 

访问统计

访问总数:75437 人次
 
    本刊论文
从《大圣归来》谈我国动画电影的发展趋势

  《大圣归来》作为今年暑期电影市场的黑马,以传统的《西游记》作为故事背景,在适当借鉴好莱坞动画电影制作技术的基础上,将中国元素运用到整部电影的制作中,为中国观众展现了更为全面、更为新颖的电影理念。以《大圣归来》作为分析对象,将为我们了解中国动画电影的发展趋势提供全新的视角。
  一、中国元素的巧妙运用
  国产动画电影在当下的电影市场中并不讨彩,其观影人群的狭窄决定了这一类型的影视作品在市场中的疲软。以2006年上映的动画电影《魔比斯环》为例,该片共耗资1.3亿、历时5年打造完成,却只收获了600万的票房。很多影评人士将该片的失败归结于缺少明星的市场保障,并认为缺少颜值、缺少第一生产力,是很多优秀国产动画电影票房没取得过亿票房的致命原因。"笔者并不认同此类观点,明星固然是电影收获票房的重要保障,但绝非获得票房的唯一因素。在当下的电影市场中,某些由明星担纲的电影遭遇票房惨败就是明证我们认为《大圣归来》的成功,首先在于其对中国元素的巧妙运用。
  "被公认我国历史上最经典的一部动画电影《大闹天宫》是西游题材,最轰动且重播次数最多的电视剧是《西游记》,被电影、电视、动画、漫画翻拍和改编次数最多的故事也应该是《西游记》。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神话,连建国时间较短的美国都有--超级英雄漫画就是美国人的神话,《西游记》作为中国人的神话,它完全可以发挥类似美漫对美国电影产业起到的作用,成为_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意源泉。"电影《大圣归来》虽然取材于《西游记》,但没有沿袭《大闹天宫》的选题,而是将故事主角设定为童年的唐僧--江流儿。传统观念中,《西游记》被解读为人生的成长历程或是佛道两家的斗争,但这种认识方式已经不能适应当下的文化取向。在《大圣归来》中,江流儿在无意间将孙悟空救了出来,一方面,孙悟空是走入人生困境的英雄,其内心渴望自由,却又希望能够以自己的方式找回属于自己的信念;另一方面,孙悟空跌入人生谷底后在江流儿的鼓励下重获勇气,也重新获得了自我。从这一点中,我们可以清晰地感受到《大圣归来》的主创人员是以好莱坞英雄电影的叙事模式去讲述中国的故事。
  一部国产动画电影取得成功的首要因素就是巧妙运用中国元素去讲述受众"喜闻乐见"的故事。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平凡的大众在生活中消磨着生活的斗志,但他们的内心依旧保存着成为英雄的火焰。《大圣归来》就是一部讲述失落英雄的故事,电影中的孙悟空与现实中的观众有着很多相似的成分正是基于这一点,电影才能唤起广大观众久已遗忘的童年--他们的童年中也有着对梦想的追寻。这也是电影《大圣归来》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二、对先进动画制作技术的适当借鉴
  随着中国动画电影的曰渐发展,一方面是中国动画电影的市场逐渐膨胀,并在多个领域表现出令人欣喜的良好发展势头;另一方面,《喜羊羊与灰太狼》等动画电影的低幼化倾向、《熊出没》的粗俗化倾向,都让我们深刻意识到中国动画电影的发展还有很漫长的道路要走,而对先进动画制作技术的适当借鉴正是提升我国动画电影的关键。
  动画电影的基础是美术,特定文化对于动画风格的理解和它自身的文化传统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我国早年拍摄的水墨动画《小蝌蚪找妈妈》就充分体现了中国动画电影的美学追求。但在曰本动漫产业和美国动画大片的强势冲击下,青年观众较少能接触到体现中国文化审美诉求的动画电影作品。我们注意到,《大圣归来》的动画技术基本采用了好莱坞动画制作的模式,并有较为明显的皮克斯动画风格。但构筑整部电影的灵魂仍旧是契合中国传统文化的美学因子,从中不难看出,电影《大圣归来》的主创团队在传统文化元素和先进动画制作技术之间寻找到了怡当的平衡点。
  《大圣归来》的主创团队是由一批80后电影人组成,他们长期在美国迪士尼动画和皮克斯工作室工作、学习,不仅熟练掌握了最先进的动画制作技术,也对相关技术在运用中暴露出的缺陷有所了解。比如根据同名电子游戏拍摄的动画电影《最终幻想》,主创方为凸显电脑技术曾斥巨资打造出女主角头发的逼真效果,并以此作为整部电影的宣传口号之一。但观众似乎并不对这部电影买账,票房的惨败促使动画电影从业者从片面追求技术的缺陷中清醒过来,转而注重对故事情节的刻画。这一点被动画电影《大圣归来》的主创团队全部接受,使其成为保证电影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在电脑技术曰趋成熟的当下语境中,动画电影早已不能满足于简单的水墨绘画、剪辑拼版,而是要借助电脑技术来提升电影的视觉冲击力和情感渗透性。但技术并非是万能的,上文提及的《最终幻想》遭遇票房惨败就充分说明了这一问题。因此,中国的动画电影制作者要注重提炼传统文化的因子,将其改造成为能够被现代观众所接受的动画主题。同时,我们也要努力避免陷入到单纯依靠技术的制作模式。在这方面,电影《大圣归来》取得了较为值得推广的经验。电影中的江流儿、孙悟空、猪八戒和妖王的形象设计在保留传统形象的同时,又适度地融入了新的成分。比如孙悟空的形象就一改传统的桃形脸,而是以马脸作为替代。这种形象的突破在让观众耳目一新的同时,更让孙悟空内心深处愤世嫉俗、嫉恶如仇的性格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早期电影中的孙悟空形象多取材于戏剧作品,相对抽象的脸谱造型弱化了人物形象心灵的展现。《大圣归来》中的"马脸"造型十分符合孙悟空既想让人亲近,却又拒人于千里之外的定位。而江流儿、傻丫头和猪八戒的形象更是按照时下流行的"萌"化路线来打造,但却没有照搬曰系漫画的风格,而是借鉴了中国传统年画的造型。特别是江流儿的造型更是在不同的阶段有着较为精细的不同刻画。

  三、《大圣归来》透露出的我国动画电影的发展趋势
  中国动画电影的发展可以追溯至1941年万氏兄弟根据迪斯尼动画拍摄的《铁扇公主》,其后则有《大闹天宫》、《鲤鱼跳龙门》、《小蝌蚪找妈妈》、《黑猫警长》等优秀作品相继问世。截止到1991年,我国动画电影在国际上共斩获46项大奖,被认为"达到世界第一流水平,在艺术风格上形成独树一帜的中国学派"。但这一景象并没有维持较长时间。20世纪90年代之后,在欧美电影和曰本动漫的双重夹击之下,中国动画电影市场日渐萎缩。
  中国动画电影发展势头的中断与制作模式的转变有着根本联系。《大闹天宫》的成功不仅因为其汇集了一批具有深厚功底的美术制作团队,更在于对细节的追求达到了苛刻的程度,这才最终成就了一部佳作。而根据齐白石水墨画改编的《小蝌蚪找妈妈》也是调集了大量的人九财力和时间。如果说特殊的时代背景和举国体制成就了中国动画电影早年的成果,而20世纪80年代国门开启后,则为中国观众提供了认识世界的新方式,他们不再满足追求画面精美而叙事相对匮乏的动画电影。因此,20世纪80、90年代的中国动画电影陷入到发展的低谷。新局面的出现是在最近十余年,以央视为主体的制作团队开始尝试拍摄了《西游记》、《哪吒传奇》等一批作品,而《喜羊羊与灰太狼》、《熊出没》等近年来占据收视榜前列的作品虽有较好的市场反响,却没有能够延续中国动画的美学风格。
  《大圣归来》的上映向我们展示了中国动画电影在未来的发展趋势,即在充分利用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基础上,将国外动画的先进技术应用到动画电影的制作中。以中国人能够接受和认可的"IP"作为动画电影的灵感源泉,在努力弥合中国观众的审美诉求与西方动画电影的美学风格中寻找到中国动画电影的发展道路。这就需要中国动画电影人以中国人的方式去讲述中国的故事。当今动画电影制作者们普遍认为,全球动画电影的发展趋势不再是寓教于乐,而是成人和儿童心灵世界的平面化。一部真正优秀的动画作品,它不仅需要关注到儿童的心灵世界,而且要把儿童当作成人来看待,将他们理解的"成人世界"呈现出来。同时,我们也要从成人的世界去看儿童,即在动画电影的制作中照顾到成年人的"儿童心理"。能否将二者结合在一起,是决定中国动画电影在未来的发展能否走上良性化发展道路的关键。
  《大圣归来》展现了中国动画电影的艺术魅力,也获得了市场和影评界的一致认可。从现象上看,《大圣归来》的成功在于其巧妙地找寻到了中国元素与动画电影制作技术之间的平衡点,更重要的原因是它实现了成人的"儿童心理"和儿童的"成人世界"之间的对接,它预示着中国动画电影的发展趋势。

特别说明:本站仅协助已授权的杂志社进行在线杂志订阅,非《电影文学》杂志官网,直投的朋友请联系杂志社。
版权所有 © 2009-2024《电影文学》编辑部  (权威发表网)   苏ICP备20026650号-8